新引进的“中华技能大奖”等获得者,最高可获50万元个人专项奖励;
第一次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就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题发文,嘉兴就以空前的力度和手笔提高技能人才的政治、经济和生活待遇,可谓诚意满满,效果值得期待。
一说到技能人才,人们就很自然地想到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
技能人才往往聚焦于复杂生产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他们的工作并不在聚光灯下,但是对于提升制造业水平、提高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尚未根本改变,人们对技能类职业存在“刻板印象”,认为是“苦、脏、累”的代名词,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一些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当技工,加剧了制造业企业的“招工难”,也不利于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嘉兴正在聚力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
无论是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全面打造“互联网+”高地名片,还是打造制造业强市,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挥技术工人队伍的聪明才智。
只是,让高水平技能人才辈出,仅仅推进职业院校改革、建设平台载体还不够,关键是要让技能人才有获得感。
在公务员录用、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方面给予高技能人才大专、本科生同等待遇,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中适当提高比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应有一定数量,让他们在政治上有荣誉感;
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津贴制度,给予新引进的“中华技能大奖”等获得者最高50万元个人专项奖励,让他们在经济上有获得感;
对紧缺急需、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在落户、子女教育、购房、医疗、创业贷款申请等方面予以支持,让他们在生活上有归属感……
《意见》聚焦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待遇水平、生活品质、社会地位等关键领域的“急难愁盼”,全方位提升技能人才的自豪感、获得感、归属感,旨在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投身嘉兴工匠队伍。
当然,培育新时代嘉兴工匠,不仅需要政府顶层规划,还需推动企业发展思维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厚植技能人才扎根、成长的沃土。
对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而言,“招到人”只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是关键一招,加强技能培训、拓展晋升渠道尤为重要。
相信随着《意见》落地见效,让每一位投身嘉兴建设的技能工作者得到充分尊重,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嘉兴工匠,就能为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